欢迎来到邓建军工匠学院网站!

    一、学院定位

    邓建军工匠学院为学校直属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工匠精神培育”与“感恩知责教育”双轮联动的学校文化作为载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院名誉院长、杰出校友、全国劳模、大国工匠邓建军以其榜样力量,为学院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学院名誉院长、我校杰出校友邓建军

学院以“匠心筑梦 智造未来”为院训,紧密对接地方新能源和智能制造产业,聚焦智能制造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储备,秉持“选拔优质生源、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培养模式、培育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办学思路,全校遴选优秀学子,跨学院培养具备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专业交叉融合综合素养卓越、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发展潜力更高智能制造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全校范围内选拔优秀学生实施智能制造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实境教学

二、学院师资

学院整合全校优质资源,333工程”“青蓝工程”领衔选聘各二级学院(部)优秀骨干教师,与同济大学教授团队、科研院所专家、企业工程师联合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

师资团队深耕课堂教学改革以专业交叉的知识体系和融通创新的能力体系为基础,重构智能制造项目化课程体系,将数字孪生、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5项。

 

教师团队获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教师团队获江苏省技能竞赛教师组一等奖

  教师团队在2024年省高端研修(访学研修)团队中考核优秀

学院聘任30名国家级劳模工匠与企业家担任行业导师,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指导。

         三、学院实验实训条件

邓建军工匠学院以互通互融、开放共享为基调建设校内跨学院、跨专业、跨领域的“产教科创研培”综合性高水平创新公共平台--新能源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对内以服务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人才培养为核心,对外以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为重点。

新能源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围绕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以及企业运营与生产管控全过程,基于智能工厂的整体理念、技术、系统及应用展示高标准高规格建设完成“智能制造示范产线”,实现整个实验室的数据互通,并在数据看板实时显示。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智能产线

 


 


 

 理虚实一体化教室(开放式)

四、学院特色:智能制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邓建军工匠学院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工匠型人才,助力地方智能制造和新能源产业发展。

    学院面向全校优秀学生实施智能制造卓越“现场工程师”培育计划全校范围内公开选拔择优录取通过“基础知识夯实+专业技能锤炼+综合素养提升”的全方位强化模式,助力学生实现学历的进阶突破,同时为高质量就业筑牢根基,充分满足学生在学业与职业发展上的多元需求。

 


 

多元协同融合育人

 

学生参加全国智能制造赛获奖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邓建军工匠学院已形成独具“常州工业”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学校复合人才培养的先行示范区域、教学综合改革的试点区域、大师引领传承的创新高地以及师资团队协作的试验田。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特色办学思路,整合各方优势,为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给予充分肯定

 

校长杨劲松参加“2023中德智能制造论坛中德产教融合共育智能制造人才论坛

就智能制造复合人才培养交流发言

 

学院主办2024中德智能制造与绿色环境发展论坛平行分论坛

--“中德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选择邓建军工匠学院,

           成就更加优秀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