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邓建军工匠学院网站!

张剑云:扎根一线廿四载为中国速度护航

发布者:王静发布时间:2023-05-25动态浏览次数:24



24年,从一线工人到全国铸造行业技术能手、中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再到跨界成为“双师型”人才,当选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始终感恩伟大的时代,始终热爱身处的行业,始终坚持为中国速度不懈奋斗。他就是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铸造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技师——张剑云。

在艰苦中坚守初心因热爱成为“独一个”

1999年8月,张剑云从常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进入中车戚墅堰所熔炼班工作。熔炼,中国高铁关键零部件铸造生产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也是条件最艰苦的工种之一。通宵达旦的生产节奏、“灰头土脸”的车间环境、动辄40℃以上的高温……在旁人看来的“苦、脏、累”没有吓退这个20岁的年轻人。

无论是团队合作,还是单兵作战,张剑云永远充满干劲。“虽然熔炼钢铁时温度高达1600℃以上,整个车间四处都是滚滚热浪,但每次破解难题的成就感总能让我忘却工作的辛苦。” 在张剑云看来,铸件是有生命的,把铸件做成了废品,就是扼杀了它的生命。面对有质量问题的铸件,一定要还原“真相”找出“真凶”。这份信念也促使张剑云不断学习,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专业论坛里。一线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加上对专业知识的孜孜汲取,张剑云“破案”的本领也不断提升。

2010年,某产品的低温冲击韧性试验一直不达标,张剑云想到风电领域经常使用的低温球铁。他辗转各大论坛查找资料,终于发现Si含量是影响低温球铁冲击韧性的重要参数。通过调低Si含量并严格控制,产品冲击韧性一次性合格。2012年,一款铸铁产品几次试生产都无法通过磁粉探伤,技术人员束手无策,急得团团转。张剑云意识到这款产品结构特殊,原来的浇注方式不合适,极易产生紊流、冷隔浇不足等问题。于是他提出尝试倾斜快速浇注的建议,并亲自浇注顺利解决这一难题,确保了产品准时交付。

正因为这份热爱,让张剑云更有使命感与幸福感,他也成为了中专铸造班50名毕业生中唯一还在一线坚守的“异类”。看着同学一个个“华丽转行”,张剑云不曾后悔。他坚信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爱它的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而自己正脚踏实地地朝着光的方向走去。

在未知中敢为人先因进取入围“第一批”

一路上,张剑云是个爱钻研的人,不惧未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

2009年,某款耙链中间体产品连续批量出现铸件分层缺陷,张剑云十分着急。他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从一本书上发现了端倪——可能是制壳涂料的问题。应该控制干燥时间,做到“不干不白”。可是怎样才算“不干不白”呢?书上并没有细致的说明,张剑云立马着手试验。一次试验中,涂层干燥时间过长、模壳变得雪白,让张剑云心中忐忑,怕继续生产导致全军覆没。但抱着“不试怎么知道不行”的想法,他选择硬着头皮继续干。浇注后,他惊喜地发现分层现象不见了!这件事也让他深刻理解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含义,让他更加坚信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敢于实践探索。

这样一份勇敢,也体现在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中。

作为江苏省和中国中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双试点单位,中车戚墅堰所自2019年起着手推进“产改”工作,建设“双师型”人才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双师型”人才,就是要打破评审制度身份界限,制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比照的参评制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工程师考取技师职业资格,鼓励高技能领军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申报。

得知这一消息的张剑云很激动。早已是高级技师、中车资深技能专家的他也常常问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哪里,还要去追寻怎样更高的目标。他细致梳理一线经验与自身业绩、精心准备申报材料和现场答辩,顺利跨界为“铸造工程师”,成为企业首批“双师型”人才。随后又成功通过高级工程师的评定,将“双师型”的路越走越宽。

成为了工程师,自然得在科研上下更大的功夫。张剑云主动参与到铝陶AMC板、铝铜、双相不锈钢、磁悬浮、电动汽车等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中。主持完成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铝合金齿轮箱成型工艺革新及质量控制”项目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获评“常州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成为首位上台领取科学技术奖的铸造工人;主持完成的“降低350KM铝合金齿轮箱夹砂缺陷比例”项目获评江苏省QC成果二等奖。此外张剑云获得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5篇

身为江苏省产改观察员,张剑云也不遗余力地散发自己的“星光”。“我们赶上了这么一个好时候,我要向工友们宣传产改政策,用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和强大动力,带领更多年轻工匠一起争先创优,奋力建功‘十四五’。”

在攻坚中传承精神因奋斗当选“头一位”

2021年,张剑云当选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他也是中车戚墅堰所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员工。他说:“共产党员,就是要冲锋在前,要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因此,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张剑云的身影;哪里要攻关,哪里就有张剑云的努力。

2015年,中车戚墅堰所承接“ISO945-4:2019球墨铸铁球化率评定方法”国际标准项目,但面临着标准试样严重缺失的困境。张剑云勇挑重担、挺身而出,自行制定试验方案、配料、熔化、浇注,用一年多时间为项目组配齐了所有所缺试样,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该标准2019年作为国际标准推广。2016年,中车戚墅堰所急需扩大铸钢产能,张剑云又主动请缨加入到新产线建设中,通宵调试产线、优化手工造型线布局、推广铸型热风烘干技术和面背砂造型等新工艺,为高铁铸钢制动盘批量生产打牢了基础。他经常说,人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一专多能,要在缺位的时候顶得上去。在张剑云以身作则的带动下,他的身边人也受到了感染。

2018年,中车戚墅堰所为张剑云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张剑云则充分发挥工作室平台作用,在一线员工中积极宣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他每年组织工作室成员实施难题攻关10余项,帮助相关单位解决铸件惯性质量问题。大力开展“传帮带”,20余年工作经验转化为20余件课件、题库,累计开展培训400余课时培训人次达500余人。7名徒弟中,1人成长为高级技师,4人为技师,2人为高级工。工作室成员中3人成为“双师型”人才,4人获“全国铸造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人获评中车技能专家1人获评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

熔炉火热,映射着斗志昂扬的希望;汗水滴滴,浇灌着意气风发的成长。经过火的锤炼,他更加坚韧;经过汗的洗礼,他愈发刚强。24年来,张剑云对铸造事业热爱的心始终如一。他铭记习总书记要求,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劳动者,用执着书写对事业的忠诚与深情,在平凡中造就伟大,在优秀中追求卓越